一、不懂网贷平台的不投资:老板不懂网贷的不投资、老板不谦虚的不投资、运营稀里糊涂的不投资、客服没有经过培训的不投资、与投资人对着干的不投资。
二、不了解的平台不投资:没有人考察过的、自己了解甚少、展现度极低的、害怕投资人考察的、不澄清负面新闻和不会危机公关的不投资。
三、不透明的平台不投资:标的透明度极低、发标有规律可循、待收无节操快速膨胀、标的类型自己摸不透、抵押模式不清晰、玩高深抵押物如玉和古玩的、高息长久不变的不投资。
四、太多托的平台不投资:群里托太多的、忽悠严重的、无正当理由踢人的、人气极低的、客服不爱谈业务爱谈“感情”的、客服只推销不营销的不投资。
五、业务不熟悉的不投资:风控人员中对借贷业务不熟悉的、不了解当地借贷市场行情的、完全没有做过线下业务的、全是大额标的不投资。
六、法人是替身或托的平台不投资:法人实力过弱的不投资、法人是托的不投资、法人背景复杂的不投资、法人爱满嘴满跑“火车”的不投资、法人年龄偏轻的、股东有法院执行的不投资。
七、区域泡沫化严重的不投资:区域经济泡沫、民间借贷泛滥、法院官司极多、跑路严重、支柱型产业极其少的不投资
八、老板发展思路不清晰的不投资:老板思路古板跟不上互联网节奏、实业众多且在行业下游 、团队不健全、团队起内讧、当地人脉不不熟的不投资
九、平台违背国家政策的不投资:1、自融 2、玩旁氏 3、线下发售理财产品 4、玩资金杠杆发黄牛标。
十、完全准备诈骗的平台请远离!
1、 没有办公地点 2、没有座机 3、网站模板淘宝买的 4、老板又是客服又是风控又是财务身兼数职的 5、好无节操可言,骗一万也要跑路的!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ourongji.com/1206.html

相关推荐
-
用户洞察:200位三线城市中高端老年人消费行为揭秘—收入/支出/消费/渠道!
AgeClub旗下咨询研究团队New Aging PRO每个月都在做不同城市老年用户研究以及新产品市场测试,去年我们发布了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中高端老年消费者行为洞察;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经济发达的三线城市,我们的研究数据样本已经覆盖了中国一线,二线,和三线城市中高端老年群体。 此前AgeClub对北京市50+新老人深度调研发现,出生于60年代的一线城市中老年人…
-
“移动创业”下的“瑞联盟模式”有哪些优势呢?
根据公司要求,请扫描下面官方二维码加入了解,更多一对一创业导师辅导,请加微信:zijinjie。 扫码加入我们:
-
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之P2P贷款
P2P贷款是指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,由具有资质的网站(第三方网贷平台)作为中介平台,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,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。 (1)P2P贷款发展现状: 图1(数据来源网贷天眼) 由图1可得截止2013年12月31日,我国P2P网贷平台成交额规模达到897.1亿元,同比增长292.4%。预计未来两年内仍然保持200%左右的增速…
-
ZPC白皮书:一个基于工业贸易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——全球首个区块链工业应用项目
目录 引言 1 概述 1.1 分布式账本应用 1.2 工业4.0是什么 工业贸易链是什么 工业贸易链的优势是什么 1.3 ZPC是什么 1.4 ZPC面向哪些用户 2 设计理念 2.1完备脚本 vs 工业贸易区块链 2.2生产价值 vs 需求价值 2.3关系数据库 vs非关系数据库 2.4创新的商业模式 3 系统特点 3.1 易用 3.2 灵活 3.3 安全…
-
投资成功的核心因素,仅12.7%的交易者能契合!
接着上一篇文章,经常会有人问我:可以说一下你的交易秘诀吗? 我经常就会很玄乎地说一段没人能听得懂的话,然后告诉他,这世上没有交易的捷径,很多人就败兴而去。。 昨天我助理说,如果我再这样,粉丝全要跑了。所以今天就分享一下我唯一的交易秘诀:复盘 这篇文章会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地交代复盘的一切问题,适合各个交易阶段的人看。这个回答会比较长,可以收藏阅读,觉得有收获可…
-
创业公司死了,多半是这15条原因
【内容摘要】没办法凝聚一帮人在身边,或者不懂忽悠,不愿把股份分给核心人员,不可以让兄弟们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,为了这个项目尽心尽力,不计成本和回报的付出。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挣扎、甚至抱怨其他人不理解自己的苦衷。 散伙?说得那么委婉,直接说创业是怎么死的,来得直接点。 1. 很多草根的团队,想找个合伙人都非常困难,有很多项目是因为找不到合伙人,产品都没做出来…
-
我就这样管死了我的公司!(管理者请深思)
朋友刚入职了一家融完A轮的公司。制度也比较健全,文化理念先进,好多同事都是海归,但年后回来就倒闭了。我并不吃惊,在他们公司,公款报销吃喝成了公开的秘密,领导也知道,但解决方法就是无休止的开会提醒。所以,很多公司并非死在产品业务不行,而是死在管理上。 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 有5%—10%的公司员工,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、和你对着干的,所有的制度他都…